字體
English
:::
就醫指南
瀏覽人數統計
48432527
Last Updated 2024-04-20
:::捷徑位置:首頁 >> 耕莘訊息 >> 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內容
標  題

失智症的早期發現

張貼日期
2018-11-06
張貼單位
精神科
內  容

文/精神科 陳冠任醫師
「醫師,我最近忘東忘西,我是不是有失智症?」「我媽媽最近一直講四、五十年前的事情,而且一直重覆,她是不是痴呆了?」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在老年精神科門診常見的主訴,也顯示失智症逐漸受到民眾的關心。由於醫療及科學的進步,現代人的平均壽命不斷地增加,而老年人口的增加,也帶來了許多和年齡增加有關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其中一大部分即是失智症。

失智症不只影響到病人本身功能,對照護者來說亦是一大重擔;舉凡出門找不到路回家、家中開瓦斯忘記關,到合併精神症狀及行為障礙,幻覺、妄想或者易怒情緒,時常讓照護者疲於奔命。所以如何早期發生失智症,並儘早介入治療,減緩退化的速度,自然變得重要。

一般人想到失智症,最先聯想到的自然是記憶力的衰退。事實上記憶力的障礙固然是症狀之一,但不是唯一的診斷條件。在精神科最新的診斷準則(the fifth edition of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中,失智症(dementia)這個診斷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認知障礙症(neurocognitive disorder)這個診斷。從字面上來看,可以發現在診斷失智症時,除了記憶力障礙外,其他的認知功能,包括抽象思考、語言能力、操作功能等面向的障礙也是同等重要。同時前面所述的認知功能的障礙要影響到日常生活的能力,才符合「失智」,而日常生活的能力包括較複雜的處理金錢、搭乘交通工具、購物、做家事、打電話、吃藥等,以及基本的穿衣、洗澡、如廁、飲食及個人衛生清潔能力等。

在失智症的初期,其實記憶力衰退不是最重要的參考值,日常生活功能下降反而是重要指標。功能下降要和患者過去的功能相比,而非同齡的老年人,另外功能下降並非全有或全無的量化,品質才是最重要的指標。臨床上常見情景是家人表示患者日常生活都正常,因為患者還會炒菜、提款、存錢、自行購買東西,但是細問後可能發現炒菜口味和以前比較相去甚遠,而金錢處理可能變成需要家人在旁提醒才能完成存提款,和以前獨立操作不同。所以要早期發現失智症,除了觀察家中長輩有是否有記憶力變差狀況外,同時日常生活能力的變化也是觀察重點,若有明顯改變,就會建議至精神科做進一步失智症的檢測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