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北市新店碧潭公共托老中心 | ||||||
字體縮放:
![]() ![]() ![]() |
||||||
|
![]() |
|
文/新店碧潭公共托老中心 湯群英照顧服務員 不知不覺中,踏入碧潭日照中心擔任照顧服務員也將近三年了。 想當初第一次踏進碧潭公托,我的身分是照顧者的家屬。帶著爸爸媽媽來參訪、替爸爸登記排隊,即使當時有工作也有照顧服務員資格的我,也只是望著落地窗外那片再熟悉不過的碧潭景致,聆聽著冠妤主任的介紹、說明,像所有登記排隊的家屬一樣,期許著早早接到通知電話。 而當接到主任的通知電話時,我內心輾轉反側思量著,怎麼跟不太願意接受機構體制生活的父親開口,即使他曾經允諾但事隔半年多,年逾90的他還會記得曾經答應過我嗎?會不會反悔說不想去? 果不其然,迂迴探問之下,得到的只有「不去」二字,原因不外乎:我還會走不用人家照顧、你去上你的班不用照顧我。 照顧這條路上,從來不是你想怎麼作就能怎麼作,也不是「眼見為憑」,即使行走搖晃不穩或是偶跌屢摔,只要他不願使用拐杖、輪椅,旁人也無法強硬著架著、綁著,因為他是人不是物,而我們是有血有淚、有感情的人兒。 就好像輾轉踏入了這份工作後,看著工作中服務個案一跌再跌,即使我們站在專業的立場直覺他該使用相對應輔具,但個案的強硬拒絕、家屬的努力無效,我們也只能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的易位思考,換個方式從在中心使用輔具作起,再期許慢慢淺移默化到居住空間,個案的尊嚴也許是需要被關照的。也許轉換這條路很漫長、也許漫長仍然失敗,但所有的拉扯都是過程,所有的著墨思量也都需要被理解。 當我試著站在家庭照顧者的位置去看待工作中那些服務使用者的家屬,再去思索著有一天他們會面臨父母退化到無法使用日照中心服務而要踏入另一個被服務的領域,將心比心之下,那些直接照顧之下的衝突矛盾糾結、忿怒之下的口不擇言,也都有了被接納的出口。許多時候只是簡單一句「你辛苦了」,就能讓在照顧路上濱臨崩潰的家屬釋懷於所有不被理解的批判,而我也正經歷著這樣的過程。 照顧工作中,每個角色被需要被看見他的存在,而那位被圍繞在中心點的被照顧者,更需要機構、家庭間合力的陪伴才能延緩退化,唯有相互合作才能讓家屬得到喘息、機構的專業被看見、個案在保有自我能力下得到最適切的照顧。允許所有的角色發聲,在照顧之路上穩穩緩緩的向前邁進。 |
|||
![]() |
人才招募 | 資安暨隱私權政策 | 電子病歷 | 醫療資訊公開 | 問卷調查 | 熱門議題投票 | 線上藝廊 | 電子報 | 線上報名 | 院長信箱 | 網站導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