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營養組 王麗婷營養師
國家發展委員會在2024年10月公布的人口推估顯示,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比率達20%即稱爲超高齡社會。在人口結構已然趨向於少子高齡化的狀況、長照機構比學校多的趨勢下,有什麼是正走在這條路上的你我可以努力的?
老化是每個人必經的生命過程,從嬰兒期、幼兒期、學齡期、青春期、成人期到老年期,不管現在的我們正處於哪個階段,最終都會進入老年期。而如何讓自己及家人們健康的變老、減少在未來「被照顧」的時間是我們需共同努力的目標。
關於健康的變老這件事,在這邊想跟大家分享幾個要點:
多活動:研究指出,每天運動15分鐘可延長壽命三年,就算平時沒有運動習慣,也建議增加日常的活動量,像是少坐一層樓的電梯改爬樓梯、多走一段路倒垃圾、空閒時間做伸展操等,想辦法讓自己動起來,減少肌肉的流失。
吃的好:所謂的「好」並非指昂貴的食物,而是均衡的攝取六大類食物、並且多樣化的攝取、減少精緻糖類及加工食品;過多的醣類及精緻糖已證實跟皮膚老化、失智症、慢性發炎等有顯著相關性。
補充鈣:根據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報告指出,鈣質是國人攝取狀況最差的礦物質,且超過90%的人每天攝取不到一份的乳製品。長期鈣質不足容易骨質疏鬆,而骨質疏鬆是導致跌倒後骨折的重要危險因子,更是許多老年人臥床的導因之一;因此建議多攝取含鈣質的食物、每天曬10-15分鐘的太陽、平時也可做負重運動增加骨質密度。
多喝水: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對口渴的敏感度降低,因此許多長輩常忽略水分攝取。水分除了維持體溫恆定,也可透過排出尿液、汗水及糞便清除體內廢物,還能促進腸胃蠕動進而預防便秘等。建議隨時補充水分,但有特殊疾病(如心臟病、腎臟病等)者須遵照醫師指示攝取水分。
維持社交:除了生理的健康、心裡的健康也同等重要,維持良好的社交有助於延緩老化。國外研究觀察許多積極參與活動、維持社交生活的老人往往更快樂也更健康。
既然超高齡社會已無法避免,就讓我們以積極正向的心態來面對,讓平安長大的我們在未來也能健康地老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