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藥劑部 吳駿誼組長
「藥物可不可以磨成粉?」這是藥師經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許多病人因為吞嚥困難或需要透過鼻胃管服藥,會選擇把藥物磨成粉來使用。看起來似乎簡單又省事,但其實這樣做可能會帶來不少風險。藥物的劑型設計是製藥公司花費大量時間與資源研發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確保藥效,也可能用來減少副作用。因為磨粉而改變劑型,可能讓藥物失效,甚至出現不良反應。
舉例來說,「緩釋劑型/持續釋放劑型」的藥物是設計讓成分慢慢釋放,保持長時間穩定藥效,磨成粉後,藥物會一次釋放,可能提高副作用的發生率。而「腸溶錠」的特殊包膜可以避免藥物被胃酸破壞或刺激胃壁,因此磨粉後可能會導致胃痛,甚至讓藥效大打折扣。「糖衣錠」雖然只是用糖衣包覆藥物以掩蓋苦味,但磨粉後苦味暴露,可能讓病人不願意服用。此外,「舌下錠」和「口溶錠」是靠口腔黏膜吸收發揮效果,磨粉後直接吞服反而失去藥效。至於像安滅菌膜衣錠這類「易變質藥物」,磨粉後與空氣接觸會吸濕變質,不僅失去療效,還可能危害健康。
那遇到無法磨粉的藥物怎麼辦呢?其實有幾個解決方法可以參考。第一,詢問醫師是否有相同成分的藥水或可以磨粉的替代藥物,這樣既保留療效,也符合需求。第二,了解藥物是否能泡水服用,像耐適恩膜衣錠,雖不可磨粉,但可以藥物放入開水化開後服用,對吞嚥困難的病人非常實用。第三,和醫師討論是否可以減少非必要的用藥,減少服藥數量不僅能降低磨粉帶來的風險,也能減輕病人的負擔。
藥物的劑型設計有其重要目的,任意磨粉會破壞劑型,導致藥效降低甚至增加副作用。如果你有吞藥困難或需要經鼻胃管給藥的情況,務必要主動和醫師或藥師討論,找到最適合你的用藥方式,切勿自行改變服藥方法,以免影響治療效果或帶來其他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