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English
:::
就醫指南
瀏覽人數統計
48764709
Last Updated 2024-05-05
:::捷徑位置:首頁 >> 耕莘訊息 >> 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內容
標  題

加護病房裡最終的愛

張貼日期
2018-02-26
張貼單位
緩和醫療科
內  容

文/安康護理部加護病房孫玉綺護理長
場景一:
單位電話鈴聲響起~
急診護理人員:「ICU嗎?我急診要訂床」。
加護病房護理人員:「什麼個案?要備什麼用物?」
急診護理人員:「HCC、家屬已簽DNR,電聯 VS後,住ICU,GCS 9-10分沒有插管,半個小時後上去」。

場景二:
老人的眼睛張著,但呆滯失焦,比他閉上眼更讓人感覺沉重。在加護病房中的末期病人,腎臟衰竭,就洗腎;肝臟壞了,就洗肝;不能吃,就用鼻胃管灌食或從靜脈注射打營養針;不能呼吸就插管接上呼吸器,不斷被各種儀器和藥物「治療」,最後體重至少增加3公斤,往生的時候連之前的衣服都穿不下。

場景三:
醫院加護病房外。一位男子匆匆趕到,堅持醫師要繼續救他生命末期的爸爸。當男子得知,妹妹已經簽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DNR),要放手讓爸爸走,兩人大吵。最後,男子贏了,醫生即使明知病人已救不回來,也只好繼續給藥、預備CPR、電擊等一整套的「死亡套餐」。

醫療人員在加護病房裡經常需面對生命末期的病患,當病患疾病進展至死亡已不可避免時,醫療人員與家屬都會面臨所施予的維生措施是否有效?或只是延長病人死亡的過程的進行討論。

之前上過台大黃勝堅醫師的課,他曾感嘆「加護病房變成往生室的前哨站」;也看過報導詢問ㄧ般民眾「希望將來如何結束生命」,絕大多數人回答「在睡夢中安詳離世」。我在這幾年的重症臨床工作也深深感觸「無效醫療」,讓臨床工作的醫護人員感受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無力感;對於病人而言,是一種折磨,有最後一哩路不好走,不得善終、死得痛苦的感覺。

病人雖然是身體的擁有者且有權利決定接受醫療處置,但在加護病房,大部份的人是昏迷或意識不清的狀態,無法表達「不施行,以及終止或撤除心肺復甦術」的意願,除非在昏迷前已預立意願書或預立醫療委任代理人,否則很難知道病人的意願。無效醫療是一種感受,不能單純地以病人生理學上的效應來判定。當病人面臨生命末期時,照護的角度要考慮病人的意願及利益、家屬的意願、國家法令及醫療倫理等。

醫護人員在與病患或家屬溝通時,要運用同理心及真誠的態度建立共識,及早召開家庭會議,會議成員應包括主要照顧者、決策者、醫師、護理師、呼吸治療師、牧靈關懷員等。醫護人員與病家謀求共識,要根據病人最佳利益而作決定。唯有透過有效的溝通與討論,讓病人及家屬了解治療過程的利弊,以及明確的治療目標,才能更容易達成共識,避免無效醫療,提供生命末期病患及家屬適切的照護,以達病人善終、家屬無憾、醫護安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