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English
:::
就醫指南
瀏覽人數統計
48695461
Last Updated 2024-05-02
:::捷徑位置:首頁 >> 耕莘訊息 >> 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內容
標  題

胰島素治療的正確觀念! 避免糖尿病併發症,卻不失去甜蜜生活!

張貼日期
2020-11-24
張貼單位
內分泌科
內  容

文/內分泌科 郭峯瑞醫師
胰島素成功發現即將滿100周年,在1921年之前,糖尿病患者只能透過禁食或草藥控制病情,但效果不佳,難逃併發症或死亡。自1921年加拿大醫師班亭(Frederick Banting)與其助理貝斯特,成功純化出胰島素之後,胰島素的發現至今已拯救了全球上千萬人的生命。經過近百年的改良,速效、短效、長效及濃縮型、預混型各式胰島素類似物陸續出現。

胰島素(Insulin)本是人體胰臟內的胰島 β 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是人體重要的荷爾蒙,而當人體胰島素分泌異常或胰臟分泌的胰島素作用不佳(稱為胰島素阻抗)就可能導致血糖過高、甚至糖尿病,若罹患糖尿病(尤其是第一型糖尿病),醫師便很可能開立胰島素處方來治療。用簡單淺白的說法來說胰臟就像鎖匠,負責打造〝控制血糖的鑰匙〞這把鑰匙就是胰島素

常見對於胰島素注射的錯誤觀念:認為注射胰島素會傷腎或上癮,最後要洗腎? 事實上長期以來累積的研究顯示糖尿病病人,將糖化血色素控制下來,經過10年後比傳統治療組減少白蛋白尿(初期腎病變)的發生率,而胰島素治療正是使糖化血色素降幅最大的手段之一。所以第一型和第二型糖尿病人在出現初期腎病變以前,利用胰島素注射來積極地控制血糖能不但不會傷腎,反而能保護腎臟免於受損害。對於糖尿病病程早期積極的治療在併發症出現之前對於延緩糖尿病相關的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腎病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助益。這種現象對於罹患糖尿病時間越短,醣化血色素不要太高,胰島素功能保越多的患者,效果比較明顯。若因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導致須要洗腎,此時不得不利用胰島素注射來降低血糖,就會產生「胰島素傷腎」的錯誤印象。另外也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出在診斷糖尿病初期的病人給予短時間的胰島素積極治療,有相當大的機會可以改善胰島素的功能,甚至在未來的一到兩年時間,不需要任何藥物,也能將血糖控制達標。

再者胰島素為人體降血糖的荷爾蒙,注射方式為外來性補充人體內的不足,並不會造成上癮。也有患者是因為怕針或怕痛而拒絕胰島素皮下注射,還記得實習醫學生時,指導我們的醫師曾叫我們體驗病友的感覺,拿空針來自己試打看看!真的試過才知道一點也不痛,可說是比被蚊子叮咬還無感。施打時感覺到痛的話有可能是施打的針頭選用不當或是注射技巧有問題,這些情況都是可以改善而避免的!

※常見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情況:
當身體的胰島素缺乏或作用不良時需補充注射胰島素才能控制血糖



◎第一型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多種口服降血糖藥物仍效果不良
◎糖尿病急症:如糖尿病酮酸血症、高血糖高滲壓症候群
◎肝、腎功能不良
◎懷孕、哺乳期間仍血糖控制嚴重不良
◎任何嚴重感染(包含足部潰瘍、壞疽)
◎重大手術前後、嚴重創傷
◎嚴重胰臟炎、胰臟已手術切除

當然,胰島素治療並不是絕對完美,其缺點有低血糖風險、體重增加及攜帶保存跟施打的不方便性等,然而只要注意地避免低血糖,為了健康付出這樣的代價是值得的。

尚有不少患者對於胰島素通常抱著非常負面的印象,認為施打胰島素是代表糖尿病非常嚴重的狀況下才打,甚至認為打了胰島素就要洗腎。只能透過不斷的衛教,告知優缺點。但即便如此,仍有患者對於胰島素治療抱持恐懼態度。可說是教導胰島素注射比開藥要花上更多的時間,甚至得冒著病人從此不再回診的風險。這是讓人非常為難的治療方式。所幸本院衛教中心有專業的衛教師及營養師提供正確的觀念及營養的諮詢。

總結:糖尿病的積極治療,需要由飲食、運動、藥物與血糖監測多管齊下,胰島素注射仍是目前最有效降低血糖的治療策略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