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English
:::
就醫指南
瀏覽人數統計
48631354
Last Updated 2024-04-29
:::捷徑位置:首頁 >> 耕莘訊息 >> 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內容
標  題

養成運動好習慣 讓孩子健康成長

張貼日期
2022-09-27
張貼單位
兒科部
內  容

文/小兒科 王健哲醫師
受科技及疫情影響,更多教學及通訊使用仰賴網路,讓人養成「久坐不動」習慣,然而身體活動量不足,恐導致運動缺失症(Exercise Deficit Disorder),世界衛生組織(WHO)更將身體活動量不足列為死亡危險因子之一。耕莘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王健哲建議,應從小開始培養運動習慣,透過「趣味性」、「陪伴」與「成就感」增加對體能活動喜好,避免未來延伸出健康隱憂甚至疾病。

王健哲指出,根據美國運動委員會研究統計,約只有3到4成的青少年有達到一般所建議的運動量。更多青少年運動量明顯不足,因多媒體通訊發達,包括視訊教學、打電玩等,孩子更常久坐不動,研究指出有32%青少年過重、18%青少年肥胖等問題,且比例持續上升,未來恐導致心血管、新陳代謝、骨關節等疾病纏身。

WHO也曾將身體活動量不足列為導致死亡的重要危險因子,危險不亞於高血壓、高血糖、抽菸等。王健哲表示,活動量不足容易引發運動缺失症(Exercise Deficit Disorder),是指人長期不進行身體運動或缺乏運動,導致身體出現免疫力下降、肌肉無力、 肥胖、頸肩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症狀。

王健哲指出,運動除了改善生理條件、預防疾病,亦能舒緩情緒、釋放壓力、建立人際關係等等。長時間研究觀察,6歲開始接受較多體能活動,體能等級上限(Max level)來得更高,整個運動進步過程,從幼兒時期跑、跳等基本活動,到兒童時期球類、舞蹈、跳繩等中強度運動,青少年時期運動競賽等高強度運動,延伸到成年後保持終身運動習慣。

如何養成運動習慣?王健哲表示,運動習慣養成需仰賴自身的興趣與努力,以及家人的關懷與陪伴,學校教師對體育課程的重視與否,除了學校體育課外,家裡、室外能執行的高強度體能活動更重要,包括幼兒園開始玩捉迷藏、公園追逐、滑梯上下等,也都可以算體能活動。

王健哲建議,亦可以透過3項指標養成運動習慣,包括「趣味性」、「陪伴」與「成就感」。他舉例,每天跑10圈操場以及跳30分鐘喜愛的明星舞蹈,孩子如何選擇?以及喜歡自己運動,還是有人陪伴?當完成某些項目時,得到朋友或其他人認同,使自己更加自信?

王健哲說,每個人對趣味感受不同,須自行探索及嘗試,陪伴運動者可以是家長、同學或朋友等。成就感來源,小時候或許需要讚美、鼓勵,長大後需要成果發表、競賽名次等,過程中無論家長或孩子要有良好溝通,表達自我看法及回饋,才能讓運動習慣長期維持,避免運動傷害與心理壓力,無論哪類型體能活動,目標都要融入日常生活,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