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English
:::
就醫指南
瀏覽人數統計
48679752
Last Updated 2024-05-01
:::捷徑位置:首頁 >> 耕莘訊息 >> 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內容
標  題

早期篩檢 把握黃金時光 嚴選機構 適切失智照護

張貼日期
2013-04-18
張貼單位
神經內科
內  容

文/神經醫學中心 劉議謙醫師

78歲張老先生3年多前被診斷為失智症,此後記憶及思考能力便迅速衰退,半年前開始連家人都認不得,日前因罹患吸入性肺炎過世。回想起爸爸人生最後這一段,張家子女都很後悔,沒能把握機會辦個家族旅遊,或多花一點時間與老爸相處。台灣老年人口快速成長,根據統計,失智症患者9成是65歲以上銀髮族,因此,無論是站在關心自己或關懷長輩的立場,每個人都應對失智症多一分瞭解。

失智症是一種腦部退化的疾病,最主要的病徵就是「記憶退化」,例如完全忘記與別人的約定,且事後怎麼都想不起來有這麼一回事;或明明在家附近,卻繞來繞去找不到回家的路。但因失智症好發於老年人,以致上述相關症狀出現時,患者及家屬常會自我安慰「老了嘛,沒什麼大不了!」進而錯失及早診斷、及早治療的先機,直到患者漸漸出現妄想、錯亂等中重度症狀時,家人才恍然大悟是怎麼一回事,然而,此時任何治療方式的效果,都將大打折扣。

失智症病程平均長達8到10年,其中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認得家人,也可以部分自理生活的,早期篩檢最重要的意義,就是提醒家屬把握患者還認得親人的黃金時光。面對失智症,現有藥物雖無法完全治癒,也不能改變或逆轉病程,卻能延緩患者病情惡化的速度。

而照顧者的身心健康,也需要支持與關心。雖然失智症家屬究竟有多少比例會因照顧壓力過大衍生憂鬱症,目前國內外尚缺乏大型的流病學研究,但臨床觀察確實相當常見。

除了藥物,認知復健與照護設施、機構對失智症患者也很重要。所謂認知復健,常見方式包含了音樂治療、懷舊治療、頭腦體操、園藝治療、寵物治療等,藉此對患者大腦產生刺激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選擇認知復健的媒介時,應視患者的文化、教育、家庭背景的不同而作調整。舉例說,本土阿公、阿嬤常用日語歌曲做音樂治療,但若一視同仁將此治療拿給榮民伯伯使用,恐怕只會達到反效果。

此外,失智症因為疾病的特殊性,重度患者常會四處遊走,也可能會有衛生的問題,需要的照護設施,也都與一般失能的老人家不同,建議家屬慎選專業的失智照護機構,才能提供老人最適切的照顧。

(本文另刊載100.10.23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