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店耕莘醫院院長暨耳鼻喉科 鄒繼群醫師
鼻咽癌又被稱為「廣東癌」,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這種癌症,在亞洲尤其是長江以南地區盛行率特別高,而且這種癌症並不是高齡者專利,像南韓影星金宇彬、馬來西亞羽球名將李宗偉,都是很年輕就罹癌並抗癌成功的案例。
本院院長暨耳鼻喉科醫師鄒繼群提醒,如果有流鼻血、單側鼻塞、耳朵有悶塞感聽力下降、頸部摸到下巴後方出現腫塊、頭痛、眼睛複視、臉部有麻木感等六大症狀,就建議應該到耳鼻喉科做個檢查。另外鄒醫師也提醒由於鼻孔內有許多細菌,最好不要拔除或剪鼻孔內的鼻毛以免發生感染、甚至可能影響腦部健康。
鄒繼群院長接受中廣「聽醫生的話」節目專訪,他表示,台灣算是鼻咽癌盛行率偏高的地區,每年大概都有一千多名新增病例,而且不同於腸癌、肺癌等癌症患者年齡層偏高,許多鼻咽癌患者可能在40多歲甚至更年輕就發病,但初期的鼻咽癌症狀並不明顯,甚至容易和感冒混淆,造成許多患者求診時已經是第三期,預後狀況較差。
在鼻咽癌的6大症狀中,如果頸部腫塊會痛、會移動比較不用擔心,如果是不動偏硬也不疼痛的腫塊,建議一定要盡快就醫做鼻咽內視鏡或切片檢查。另外,鼻咽癌造成的流鼻血通常出血量不大,只是偶爾出現血絲,但若短期內連續多次發現也不能輕忽。
鄒繼群院長表示,鼻咽癌的治療選項中,外科手術切除通常是放在最後一線,放療與化療才是主流,至於比較新的免疫療法、標靶治療則是對復發的病人有一定的功效,現在也有健保給付。談到預後情況,發現的早晚有絕對關係,第一期鼻咽癌的患者,治癒率高達9成,第二期降到七成,第三期大概就只有四、五成的治癒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