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English
:::
就醫指南
瀏覽人數統計
49075590
Last Updated 2024-05-19
:::捷徑位置:首頁 >> 耕莘訊息 >> 耕莘新聞
 
耕莘新聞
 
耕莘新聞內容
標  題

2021-06-01 把握「粽」點慶端午

張貼日期
2021-05-31
張貼單位
本院
內  容

文/營養師黃文誼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市面上開始出現應景的粽子,除了古法傳承的熟悉味道,越來越多的新穎口味也跟著推陳出新,大大滿足了民眾的饕客心理。不過吃美食的同時當然也要兼顧健康,那麼有哪些「粽」點是需要我們留意的呢?以下就來做個統整吧!

粽子熱量到底高不高?
其實主要是看每顆的份量大小和糯米與所含餡料的製備方式。台灣的粽子主要有南部粽與北部粽兩種,每年都會成為大家討論的話題,「南蒸北煮」這口訣就是用來區分這兩種粽子的差異,南部粽是將生糯米混合內餡再包入竹葉中去蒸熟;北部粽會先將糯米與油拌炒,再混合內餡包入竹葉裡蒸熟,前者口感綿密清爽,吃得到食材的原味;後者口感紮實飽滿有嚼勁且香味濃郁,但也因為有事先油炒這步驟,相對熱量也比南部粽高;再者,配料為五花肉、鹹蛋黃、花生也比包瘦肉、香菇的熱量來得高,因此,若想維持體態的朋友可以避開內餡含蛋黃與肥肉的口味,選擇份量較小的水煮南部粽,並細嚼慢嚥,減少腹脹感。

吃了粽子為什麼會「胃鄒鄒」?
糯米的澱粉結構主要是由支鏈澱粉所組成,有別於直鏈澱粉組成的白米飯,黏度較高,這樣的結構與消化酶接觸面積廣,消化速度快,使得餐後血糖迅速上升,但消化吸收卻不完整,容易產生腹脹腹痛等不適感,腸胃道功能較差的朋友們在食用時不只注意進食速度,還需要酌量攝取,不宜過多。

市面標榜「養生粽」替代糯米無負擔?這兩類族群要注意!
近年健康意識抬頭,越來越多業者研發推廣「養生粽」,使用五穀雜糧類如糙米、黑米、薏仁、燕麥、蕎麥、紅藜麥等取代部分糯米,提高膳食纖維,也增加植化素、微量營養素之攝取,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但糖友與腎友需留意,原因在於五穀雜糧仍屬於澱粉類且為磷含量高的食材,建議糖友每日食用中小型一顆並搭配至少半碗蔬菜,幫助餐後血糖維持穩定,而腎友們則建議減少食用此種類,以免增加腎臟負擔。